新闻资讯
公司新闻
哪些企业需要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?
发布时间:2025-06-20
来源:中晖环保 浏览次数:30
根据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》《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(试行)》等法规要求,以下企业需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:
一、法定强制要求的企业类型
危险化学品相关企业
生产、储存、经营、运输、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:如化工厂、加油站、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等。例如,涉及液氯、液氨、液化石油气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企业(参考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》),需重点防范泄漏、火灾、Bao炸等风险。
案例:某石化企业因储罐区防泄漏设施不完善,曾发生苯泄漏事故,污染周边土壤和地下水,被责令停产整改并罚款。
危险废物相关企业
产生、收集、贮存、运输、利用、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:如危废焚烧厂、重金属冶炼厂、电子废弃物拆解企业等。
特殊要求:危险废物贮存场所需符合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》,并配备防渗、防泄漏、应急收集设施。例如,某电镀企业因未规范贮存含氰废渣,导致雨水冲刷后氰化物泄漏,引发河流污染事件。
污染物排放企业
污水、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运营企业:如污水处理厂、垃圾焚烧厂、填埋场等。
风险点:污水处理厂需防范生物处理系统崩溃导致的超标排放,垃圾填埋场需防止渗滤液泄漏污染地下水。
尾矿库及工业废渣库企业
尾矿库、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、电厂灰渣库运营企业:需防范溃坝、泄漏等风险。例如,某铁矿尾矿库因暴雨引发溃坝,尾矿砂冲入农田,造成大面积土壤污染。
其他高风险企业
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:如农药厂、染料厂、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等。
生态影响类项目:如水利枢纽、高速公路、矿山开采企业,需防范施工期水土流失、生态破坏及运营期突发污染。
二、环境风险分级管理要求
根据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》,企业需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:
重大环境风险企业
判定标准:涉及剧毒物质、重大危险源、环境敏感区域(如饮用水源保护区、自然保护区)。
备案要求:需编制综合应急预案、专项预案及应急处置卡,并定期演练(每年至少1次综合演练)。
较大环境风险企业
判定标准:涉及一般有毒有害物质、较大危险源、周边存在居民区或学校。
简化流程:综合预案与专项预案可合并编写,演练频次可适当降低(每半年1次专项演练)。
一般环境风险企业
判定标准:风险物质数量低于临界量、周边环境敏感度低。
简化备案:可仅编制应急处置卡,重点明确岗位应急措施。
三、特殊行业与区域的补充要求
化工园区内企业
联动要求:需与园区应急预案衔接,参与园区级应急演练。例如,某化工园区建立“一园一策”应急响应机制,要求企业每季度参与园区联合演练。
环境敏感区域企业
敏感区域类型:饮用水水源保护区、自然保护区、风景名胜区、人口密集区等。
特殊管控:需设置双重防控措施(如防渗池、事故应急池),并在预案中明确与周边社区的信息通报机制。
跨省、跨流域项目
协调机制:需与上下游或相邻行政区的环保部门建立应急联动,例如长江沿岸化工企业需纳入流域级应急预案。
四、法律责任与处罚
未履行义务的后果
行政处罚:未按规定备案或演练的企业,将面临1-3万元罚款;造成环境污染的,罚款金额可达直接损失的30%。
刑事责任:因应急预案缺失导致重大环境事件的,企业负责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(如《刑法》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)。
典型案例
某制药企业:未制定应急预案,发生溶剂泄漏后未及时处置,导致周边河流污染,被责令停产整改并罚款500万元。
某电镀企业:应急预案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,应急演练走过场,在环保督察中被挂牌督办。
五、实施步骤与建议
企业自查清单
风险物质排查:对照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》,确认是否涉及相关物质。
周边环境调查:识别环境敏感目标(如水源地、居民区)及距离。
设施检查:核实应急池、泄漏报警装置、防渗工程等是否正常运行。
备案流程
编制预案: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,内容需包括风险评估、应急资源调查、处置措施等。
专家评审:组织行业专家、生态环境部门代表进行评审,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
备案提交:通过全国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平台提交备案申请,同时报送纸质材料至属地生态环境部门。
动态管理
定期更新:每3年修订一次预案;若企业工艺、设备或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,需及时修订。
演练评估: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,记录演练过程并评估效果,持续改进预案。
六、地方政策与行业指引
地方名录
安徽省:参考《安徽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》,重点监管化工、电镀、危废处理等行业。
中山市:实施分类备案,涉及危险废物、重点监管企业需完整备案,其他企业可简化流程。
行业标准
化工行业:执行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,需配备LDAR(泄漏检测与修复)系统。
钢铁行业:落实《钢铁工业烧结废气超低排放治理工程技术规范》,防范废气事故性排放。
通过以上措施,企业可系统防范环境风险,确保合规运营。建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,主动开展风险评估,与生态环境部门保持沟通,避免因疏漏导致法律风险。
声明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电话:153-9513-8447。
本站全力支持关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实施的“极限化违禁词”的相关规定,且已竭力规避使用“违禁词”。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“违禁词”介绍的文字或图片,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,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。凡访客访问本网站,均表示认同此条款!反馈邮箱:894130785@qq.com。
上一条:淮南环评公司:环保竣工验收详细流程
下一条: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办理流程